秋分

花美果香茶苦涩

风清露冷秋期半

无我茶会聚岱岳

·花美果香茶苦涩

我从南山的墨林古泉吃茶归来,山涧中采得一束金黄的野菊,枝干横斜,药香浓郁,清供入画。

黄昏时分,有外地茶友来访。一盏清茗知秋味,谈起茶席的插花,自以为,三到五枝为宜。枝形凝练疏朗,花蕾清幽恬静,以体现山野幽趣、简淡清雅为佳。席间花叶枝条的疏淡简约,用幽远空灵的精神去弥补,方显茶席的格局趣味。插花重在意境,不同于生活花艺。谈到茶席,我认为,应该称作茶空间更为妥贴。时下的茶席东施效颦,一个摆字,让从唐至今充盈着诗情画意的茶席,流于庸俗和不堪。茶空间,才是一个融合人、茶、器、物、境、情、意,起承转合、相互观照、相互融合的美学空间。

聊花、吃茶、说果,花的事业是甜美的。娇娆甜媚,是为了招蜂引蝶,传播花粉,传递遗传信息。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,酸苦甘甜、赤橙黄绿的果实,以其色香味形,吸引周边的动物把它吃掉。果实的香消玉殒,具有很强的奉献精神和目的性,它是为了让自己的种子,以各种途径,在可以生存的地方,顽强地生根发芽。

习茶人如我,做的是叶的事业。造时精,藏时燥,泡时洁。精、燥、洁,茶道尽矣。而那专心垂着荫凉的绿叶呢?时时刻刻,以本能的变化细微,抗拒着人类的采摘。茶之为饮,从发乎神农氏,就以祭品、食品、药品、饮品等各种形式被利用着。尤其到了当代,安溪铁观音,云南普洱茶,都存在着过度采摘的现象。茶树叶片的过度采摘,影响着茶树的寿命与生长。因此茶树叶片的边缘,本能地进化出锐利的锯齿状。茶树通灵,通过锯齿的软弱反抗,并不代表它不会悲伤。

当我们叹息世风日下、人心不古、好茶难觅、茶不如旧的时候,我们珍惜过茶吗?茶树越过度采摘,茶汤就会越苦涩难饮,茶质就会越寡淡无味。茶叶苦涩寡淡的日甚一日,是人心的贪求无度,是茶无言的本能抗拒。

前年去潮州,与叶汉钟、黄柏梓先生,登乌岽山访茶,那一年的茶树,花开得极其灿烂,蕊黄瓣白,清香扑鼻,皑皑白雪般地缀满枝头。花开满山,令我兴奋。不料,叶兄却说,一株茶树,花开的过多,过于旺盛美丽,说明茶树的生命,已岌岌可危。就像竹子开花一样,生命濒危前,一定是拼命地绽放自己,奋力地传播着自己的果实与遗传信息。可见,欲望和传宗接代,是生物界的本能和动力。后来,我去武夷、云南等地问茶,也见过茗花大面积开放的盛景,但勤快些的茶农兄弟,会去摘掉一些茗花。茶树开花,要消耗掉茶树的许多营养物质,对来年春茶的品质和产量,会有较大影响。

酴醾花开,生命的灿烂繁华,在我的视野里是感伤的,没有理由去庆贺。因为生命的灿烂,是倾其最后的一丝力气绽放的。瞬息的繁华,如烈火烹油,鲜花着锦,意味着能量的全部耗尽。绚烂之极,轮回般的凋落与荒芜,定会如期而至。因此,我愿如一杯闲茶,守住生命的一份清淡。

·风清露冷秋期半

我们常说的平分秋色,就是秋分。秋分,意味着秋天过去了一半,昼夜均而寒暑平。我们把历史称为春秋,是因为春分和秋分的昼夜是等长的,在这一天里,时间像历史一样,是最公平的。此后的天气,便是一场秋雨一场寒了。

秋分后,桐枯叶黄,桂花吐香。梧桐是秋气渐深的意象,桂花是主宰这个时节的花神。我在茶山游历几年,问茶数载,我记忆中的秋分,处处丹桂飘香。

秋分前后,我几过祁门,露水打湿了丹桂的花蕊,浓甜的香气里,飘出秋的凉爽。经杭州,叶密千层绿,花开万点黄。就连西湖边的枯荷老莲蓬,也饱染了桂香。至“桂树成林”的广西桂林,更是一派“滴滴研朱染素秋,轻黄淡白总含羞”。我呼吸着一段浸染花香的时光,历历回想,祁红品香,龙井知味。清溪汲水,煎茶漓江。翠竹幽篁,停盏酌影。一路走来,“凉意入秋清可画”,“桂花香里人敲句”,也算沾了茶的烂漫。

白露之后,山野的茶开始凝聚秋香。秋分的前两天,我特地委托顾渚山的查兄,采了古茶园的白露茶。茶得时令之气,白毫显露,甘醇清香,有清秋露白的清凉。唐人有“萸房暗绽红珠朵,茗碗寒供白露芽”的况味,宋人有“道人自点花如雪,云是新收白露芽”的散淡。我从唐诗宋词里,寻章摘句,用幽美清绝的诗句,重新窨制白露节气的绿茶,在茶里观照修篱种菊的逍遥。

桂香馥馥,岁晚独芳,是令人羡慕的江浙与岭南。江北秋分的茶室,瓶供菊黄,茶散清香。我与北京、湖州、杭州的茶友相聚,瀹梅占,暗香浮动,盏中春浅。竹窠肉桂,香甘水厚,一段奇幽。悟源涧的雀舌,香欺蕙兰,竹外清婉;牛肉马肉,梅馥兰馨,岩韵幽深。数款正岩茶,清正中和,岩骨花香。

当年的岩茶火气,还未完全褪掉,喝得有些口干。我又泡一款三十年陈期的切碎小种,松烟熏的陈年小种,茶性温凉,可祛火气。有茶在手,盏涵秋影,花气熏人。茶汤的绯红潋滟,是秋深里的春浅。竹露打湿的秋心,多像陈年烟小种特有的薄荷清凉。

秋之清泠况味,有数款热茶,温暖着恰恰好。回首自己,年过四十,白发频添,已近人生的秋分。细阅人生,平平淡淡。了知世事,梦幻泡影。伤秋悲秋,不如乐秋。春分秋分,不若不分。萧萧落叶,不敌一片茶叶。有茶偷闲,处处都是自己的春天。

·无我茶会聚岱岳

临近重阳,我驱车带女儿漱玉,先奔莱芜,与晨歌、端生兄茶聚,而后共赴在泰山脚下的无我茶会。

竹影婆娑的茶斋里,瀹泡七十年代的老六堡茶,以及台湾紫藤庐周俞先生的普洱老熟沱。好茶与人俱老,老而弥香,秋气渐寒,老茶性温,最是相宜。两款老茶,开汤均无驳杂与不舒服的气息,汤色红浓透亮,入口糯绵甘滑,茶气充盈,饮之微有汗感。老六堡泛着浓郁的槟榔香,老熟沱的糯米饭香里,氤氲着淡淡的参香。与六堡茶相比,普洱熟沱的茶汤厚重一些,略显甘甜。但老六堡茶自然陈化出来的清凉喉感,是人工渥堆的普洱熟茶,所不能比拟的。如同春兰和秋菊,气质各有所胜。

两款老茶饮毕,鲁姐把叶底混合起来,用陶壶煮饮。然后,一壶足火的慧苑坑老枞水仙,粉墨登场。所谓醇厚不过水仙,茶一出汤,浓郁的粽叶香,细幽的兰花香,便在室内与细碎的光影交织着,布散流**。我未细看,是投茶量过大,还是出汤的时间略长,不喜欢喝浓茶的我,三碗后竟有微醺的感觉。

淡茶温饮最养人,好茶容易贪杯,茶醉后的危害甚于酒醉。日常生活的辣食厚味,可能会让人口重,觉得浓饮才够刺激。但是好饮浓茶,着实对健康不利。浓茶味厚,味厚则泄,泄泻发散太过,必伤及五脏六腑。清代的李渔讲,味浓了,则真味常被他物所夺,失其本性,这就是茶浓夺香的道理。

淡茶冲和恬淡,尽显茶中真味。唯有饮茶以温淡,才有滋养人体气血,通利血脉的功效,方显出茶的调理五脏六腑的药用。因此,饮茶之人,不可不谨记。

晚聚一枝莲茶府,素心居士调素琴,晨哥先瀹三十年的陈年老观音,安安姐后瀹东方美人与阿里山金萱。东方美人蜜香浓郁,金萱奶香醉人。最喜晨歌的传统老观音,瀹饮十余水,依旧水甜舒爽,余香满口。前五水兰花香幽,等茶在沸水中润开,舒展身姿,六水后绽放时光的陈化之魅,细幽的花香转变为熟果香。几款茶下肚,身心愉悦的,竟有从春到秋、春华秋实的季节穿越之感。

一天之间,与诸友消受好茶数种,自叹清福不浅。好茶总有一些令人愉悦的共性,无浮气,无青气,无杂味,无霉味。水滑、气沉、香幽,韵深。香气变化有层次感,且数泡之间,香气不会有太大落差。历经岁月沉淀的茶,会越饮越甜,无火气,无燥感, 入口咽喉有清凉感,入腹胃肠有温暖感,饮后腹背有明显的汗感与体感。

次日的九九重阳,岱庙的唐槐院里,一场近百人自发的无我茶会,在秋阳疏影里缓缓展开。抽签定位后,我和女儿席地布简陋茶席,清供翠竹一枝,黄花一簇,一瓯四盏,跏趺坐泡陈年生普,汤色如花,茶香如果,结缘左侧三位茶客。

无我茶会,最早是台湾的蔡荣章先生发起的,茶会主张无我、平等、分享、奉献和一味同心的无私精神。吃茶应该持平常心,在当下中无我,忘却分别,身心与味蕾在肆意的放松舒展中,才能去尽享一盏茶的色、香、味、形、韵。尤其是在这千年古刹,止语之刻,茶性、人性、佛性,容易归于般若一味。在红尘中漂泊,难以无我。若能在吃茶、礼茶、敬茶之中,当下无我,不就是“吃茶尽在一得间”吗?

展开全部内容
友情链接